2023年百强县数据详情(2023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出炉)

DCY 117 0

2023年百强县数据详情

跟踪中部县域近五年经济增长曲线,发现在中部县域发展过程中存在“400亿-600亿元”和“800亿-1000亿元”两个发展瓶颈期,典型特征是GDP增速出现较大程度的分化。

当前,中部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总结中部百强县的发展经验,建议中部县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找准自身优势基础,将资源要素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所在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内统一大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百强县数据详情(2023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出炉)

创新驱动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中部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份纷纷发布相关政策,将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科技部发布的前两批创新型县市名单中,中部共有37县市上榜,逐步形成了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区)梯次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的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巩固工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做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两篇文章,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企业主体、提升园区能级、推动绿色转型,构建支撑产业、新兴产业、品牌产业、未来产业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部县域积极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围绕工业领域的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做出了多项探索,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一起构成了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公布七批绿色制造名单,其中中部六省县域共有29个绿色工业园、2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19家绿色工厂入选。

2023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出炉

中部百强县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达到12.6%,较2021年增长1.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百强县(11.6%)及除湖北省以外其他中部五省投资增速。其中增速高于30%的县域有两个,分别是长丰县(46.1%)和丹江口市(33.7%)。

近年来中部县域聚焦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链图谱,着力培育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龙头企业。上市企业通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品牌声誉,是各地*培育重点。截至2022年底,中部县域工业领域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51家。从企业分布看,河南省县域相对领先,拥有34家,

经济整体占比较大。中部县域依托独特的资源区位条件,形成了有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阶段与模式,研究中部县域发展模式和驱动要素对

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既是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探索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部县域加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全国已发布的前十批基地名单*有25个位于中部六省的县域,从主导产业来看,装备制造、*服装、食品产业等传统产业仍占据主要地位。

河南入榜中部百强县数量最多,达到28个,湖北、安徽、湖南入榜数量相差不大,山西最少,仅1个。从占比看,湖北入榜县域占全省县域数量比重最高,达到了36%,其次是安徽,达到34%,山西最低,仅2%。

2023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工业是中部县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中部县域工业仍存在产业层次偏低,产业根植性弱的问题,应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和产业体系升级,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理念引领、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以信息化赋能农业现代化。

对外主动融入所在区域大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城市群、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县市的全方位协同,找准自身在区域发展竞合中的差异化*。对内加强本地企业、产业、创新协同,通过产业联盟、创新平台等服务机构,提升本地产业内生动力。

当县域GDP发展到800亿元,县域需要完成从产业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单纯的规模扩张会受到较大的环境、资源压力,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效才能跨越这一瓶颈,顺利晋升“千亿县”。

标签: #百强县 #综合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