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h1000xm3评测
经过了前两代产品的技术迭代,全新一代WH-1000XM3在降噪效果方面的表现可以说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在低频和中高频噪声的隔离还是在耳压的控制方面,WH-1000XM3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想对于这个时候的BOSEQC35二代来说,应该已经能感受到对手相当大的威胁和压力了。
续航方面,WH-1000XM3单次充满电大约需要3小时,比上一代产品整整快了1小时。搭配AC电源适配器,充电10分钟可*音乐约5小时(上一代产品约1小时10分钟)。耳机在正常状态下的续航长达30小时,能够满足重度用户全天候聆听或长途旅行佩戴需求。这样的续航表现我认为已经非常非常出色了,并且在实测下,白天一整天使用下来(降噪开)电量仍然能保持在50%左右,根本不用担心续航不足的问题。
更加令索粉欣喜的是,时隔一年后,索尼于今年再次推出了1000X系列全新一代*头戴式降噪耳机——WH-1000XM3。有人说“*”耳机一年一更已经是常态,但我们知道这背后倾注的是整个索尼耳机团队的心血和精力,才能保证1000X系列每年都有新品带给大家。回到WH-1000XM3这款产品,先前就已经听说它的降噪效果和续航相比上一代产品都有了大幅提升,仅这两点我觉得就足够令人期待了。
配件方面,原厂附送一个耳机收纳盒,一根USBType-C充电线,一根3.5mm耳机线,以及一个飞机转接头。关于全新一代WH-1000XM3外观方面的设计及各方面体验感受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谈一谈用户更加关心的问题——降噪。
索尼xm3音质什么档次
对于1000X系列耳机用户来说,虽然每一代都配有3.5mm耳机线,但日常主要的聆听方式毫无疑问还是*蓝牙。所以索尼早就针对蓝牙音质做出了当今最高效的解决方案——LDAC(索尼于2015年推出的**蓝牙音频传输技术的黑科技)。
这种更加坚固耐用的复合材质也延续到了全新一代的WH-1000XM3身上,只是耳罩表面变得更为光滑细腻了,至于用户喜不喜欢我觉得就见仁见智了。此外,耳机上的“SONY”logo在WH-1000XM3身上变成了金色(前两代分别是黑色和白色)。不知大家喜不喜欢,我个人倒是觉得很漂亮,金色的logo特别醒目,辨识度极高。
还记得MDR-1000X刚上市的时候,很多用户都非常喜欢耳罩表面类皮质材料的质感及手感(很显高档)。但有个问题是,这种材质其实容易被划破,一旦出现划痕或破损,高档感也就荡然无存了,而且很难修复。所以到了WH-1000XM2上,耳罩表面的材料换成了复合材质。这种材质比塑料坚硬、耐磨,自然也就不容易出现划痕或磨损了。
首先在用料上,有人说WH-1000XM3相比于前两代产品少了些金属元素,变得塑料感更强了。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WH-1000XM3的头梁上方被PU皮包裹,柔软又厚实,内部则是头梁钢带;而前两代产品的头梁钢带是*露的(虽然看起来很有金属质感),且看起来比较单薄,佩戴舒适度当然也没有WH-1000XM3好。
索尼耳机wf1000xm3怎么样
另外还有一点要明确提出表扬的是,WH-1000XM3在降噪模式下的耳压感非常小,我甚至感觉不到有耳压带来的不适。所以对于长时间佩戴来说,WH-1000XM3在降噪舒适度方面的体验做的非常好,不会出现耳压过多带来的头晕等不适感。
目前WH-1000XM3已在国内上市,售价2899元,与前两代产品刚上市的定价保持一致。而“退居二线”的WH-1000XM2价格已经降到1800元左右,相信又会有一大批消费者准备入手了。今天我们的评测主角当然还是WH-1000XM3,不过这款索尼称其在性能、降噪、续航、音质等方面较上一代1000XM2全面升级的产品能否带来惊喜?各位还请接着往下看。
左侧耳罩上的按键和3.5mm耳机线接口的位置没有变化,用过索尼1000X系列耳机的用户都很熟悉了。但我注意到,WH-1000XM3右侧耳罩上的充电接口从前两代产品的MicroUSB变成了全新的USBType-C接口。体验上的优点是充电插头再也不用分正反面,并且充电效率也更高。
依旧是熟悉的简约风设计、熟悉的香槟金和黑色两款配色;拿到WH-1000XM3这款耳机,我发现它的外观设计与前两代产品好像没什么太多区别,惊喜就更谈不上了。不过仔细观察对比后我才发现,新一代产品在很多细节上的变化还是蛮多的。下面就给大家一一道来!